近日,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(安徽省立醫(yī)院)神經外科牛朝詩主任團隊完成安徽省首例“睿米”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DBS手術。術中機器人定位精準,雙側電極植入有效長度均達6mm以上,實施電刺激后患者癥狀改善明顯。這是全國第四家順利開展“睿米”輔助DBS手術的醫(yī)院,年后神經外科將長期開展包含機器人輔助DBS、活檢、SEEG、開顱導航等多種術式。
牛朝詩主任為患者植入刺激電極
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(安徽省立醫(yī)院)神經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功能神經外科立體定向手術的科室之一,由汪業(yè)漢教授和許建平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組建國內第一個立體定向神經外科研究所。目前,安徽省腦立體定向神經外科研究所、安徽省醫(yī)學會神經外科分會、安徽省醫(yī)師協(xié)會腦膠質瘤專業(yè)委員會、安徽省神經外科質控中心、腦功能與腦疾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以及《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》均設立于此。
汪業(yè)漢教授于2017年參觀柏惠維康
2018年,神經外科牛朝詩主任在展會上就曾關注到“睿米”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,并多次蒞臨展臺深入了解。2019年1月,科室正式引入“睿米”,經過不到一周的臨床和操作培訓,掌握了機器人輔助實施手術規(guī)劃及術中精準定位的方法,決定開展機器人輔助功能神經外科難度最高的DBS手術。
牛朝詩主任蒞臨“睿米”展臺
DBS手術又稱腦深部電刺激術,借助兩根精準植入腦內核團的刺激電極,對患者實施有效的神經調控。針對帕金森病、肌張力障礙等疾病,DBS是目前國際上公認最為先進的療法,由于核團的體積僅有花生米大小,電極的精準植入對該手術至關重要。本次手術對象為一位患帕金森病長達八年的患者,目前藥物控制不理想,符合手術適應癥。
術前患者震顫癥狀
術前,牛朝詩主任及團隊的丁宛海主任、熊赤醫(yī)師共同制定手術規(guī)劃,在“睿米”自帶軟件上進行核磁與CT的影像融合,隨后設定電極植入核團的精確位置。術前準確的手術規(guī)劃是DBS電極成功植入的前提,需要借助專家多年的手術經驗判斷核團位置及靶點位置。
牛朝詩主任團隊制定手術規(guī)劃
術中,為保證機器人定位精度在1mm以內,選擇定位體外特征點的方法,完成每次定位前精度的驗證。經驗證,雙側電極植入前機械臂精度均在1mm以內,這也為檢測電極的電信號和術中電刺激的效果打下堅實基礎。
體外特征點驗證機械臂定位精度在1mm以內
首先植入左側電極,檢測信號顯示核團電信號非常典型,且有效長度達到6.5mm,就DBS手術而言非常理想。確認植入靶點后,牛朝詩主任將檢測電極撤出,植入刺激電極后調整參數(shù),為患者實施電刺激并查看效果。
檢測出典型的核團電信號
患者右側肢體癥狀顯著改善
植入右側電極之前,再次確認機器人定位精度在1mm以內,隨后檢測核團電信號,植入有效長度達到6mm以上。植入電極實施刺激后,患者反饋左側肢體活動能力顯著增加,對手術效果表示滿意。
患者左側肢體癥狀改善
在“睿米”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,本臺DBS手術雙側電極得以順利、準確地植入。術后,牛朝詩主任針對本次手術中機器人的定位精度非常滿意,并表示“睿米”未來將在該院神經外科更深入地應用,讓微創(chuàng)、精準、高效的前沿科技為當?shù)鼗颊邘砀喔R簟?
截至目前,“睿米”已進入全國近二十家頂尖三甲醫(yī)院,并在包括北京、湖北、江蘇、安徽在內全國多個地區(qū)先后成功開展機器人輔助DBS手術,標志著產品及技術的實用性和成熟度獲得各地專家認可。作為國內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先鋒,相信2019年“睿米”必將在全國落地開花,迎來春天。
一路走來,頂級專家的指導、各級領導的支持和患者的信任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。正值新春佳節(jié)之際,柏惠維康預祝各位闔家歡樂,幸福安康。